缓存雪崩

缓存雪崩是指大量的应用请求无法在 Redis 缓存中进行处理,紧接着,应用将大量请求发送到数据库层,导致数据库层的压力激增。

原因以及解决办法

1、缓存中有大量数据同时过期,导致大量请求无法得到处理

解决方案:

​ 1)可以避免给数据设置相同的过期时间,如果业务需要,可以给这个过期时间增加一个小的随机数,使其过期时间相差1~3分钟,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key同时过期。

​ 2)我们还可以通过服务降级,指发生缓存雪崩时,针对不同的数据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。

​ 当业务应用访问的是非核心数据时,暂时停止从缓存中查询这些数据,而是直接返回预定义信息、空值或是错误信息;

​ 当业务应用访问的是核心数据时,仍然允许查询缓存,如果缓存缺失,也可以继续通过数据库读取。

2、Redis 缓存实例发生故障宕机了

解决方案:

​ 1)在业务系统中实现服务熔断或请求限流机制。在发生缓存雪崩时,为了避免影响整个系统,我们可以将这部分请求不做处理,直接返回错误,以免导致整个系统崩溃。

​ 2)提前预防。通过主从节点的方式构建 Redis 缓存高可靠集群。如果 Redis 缓存的主节点故障宕机了,从节点还可以切换成为主节点

缓存击穿

缓存击穿是指,针对某个访问非常频繁的热点数据的请求,无法在缓存中进行处理,紧接着,访问该数据的大量请求,一下子都发送到了后端数据库,导致了数据库压力激增,会影响数据库处理其他请求。

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,一是热点数据自动过期,应对办法就是不设过期时间。二是开发人员误删热点数据。

缓存穿透

缓存穿透是指要访问的数据既不在 Redis 缓存中,也不在数据库中,导致请求在访问缓存时,发生缓存缺失,再去访问数据库时,发现数据库中也没有要访问的数据。

两种情况:

1、业务层误操作:缓存中的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被误删除了,所以缓存和数据库中都没有数据;

2、恶意攻击:专门访问数据库中没有的数据。

解决方案:

1、缓存空值或缺省值。

一旦发生缓存穿透,我们就可以针对查询的数据,在 Redis 中缓存一个空值或是和业务层协商确定的缺省值。紧接着,应用发送的后续请求再进行查询时,就可以直接从 Redis 中读取空值或缺省值,返回给业务应用了,避免了把大量请求发送给数据库处理,保持了数据库的正常运行。

2、使用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数据是否存在,避免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是否存在,减轻数据库压力。

布隆过滤器由一个初值都为 0 的 bit 数组和 N 个哈希函数组成,可以用来快速判断某个数据是否存在。

正是基于布隆过滤器的快速检测特性,我们可以在把数据写入数据库时,使用布隆过滤器做个标记。当缓存缺失后,应用查询数据库时,可以通过查询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数据是否存在。如果不存在,就不用再去数据库中查询了。

3、在请求入口的前端进行请求检测

缓存穿透的一个原因是有大量的恶意请求访问不存在的数据,所以,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案是在请求入口前端,对业务系统接收到的请求进行合法性检测,把恶意的请求(例如请求参数不合理、请求参数是非法值、请求字段不存在)直接过滤掉,不让它们访问后端缓存和数据库。